喜鹊报喜
(2018-12-18 14:34:04)
今儿上午我坐在办公室里,沉思默想,窗外传来一阵又一阵的喜鹊叫,下意识的想到:该不是有什么好事吧?下午两点来钟的时候,接到电话,说是我家老人存在某个公司的借款可以去拿本年度的15%啦。
当然,这也许是个巧合罢了。
说起来,猫头鹰报丧、喜鹊报喜,应该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是却成为老百姓深以为然的常识,为什么呢?
我觉得简单的说,就是老百信穷怕了、苦够了,渴望幸福安康的心理过于强烈所致。
看看作为亚圣的孟子,其理想的目标不过是老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而已;明朝时期,作为龙兴之地的凤阳,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恩泽,反而是有了“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改行业 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 身背着花鼓走他乡”的血泪控诉;康乾盛世似乎耳熟能详,但是康熙时期有“康熙康熙,吃糠喝稀”的民谣,以“十全老人”自居的乾隆年份,被后世研究者称为“饥饿的盛世”,当时前来要求通商的英国使者,更是从心底里予以蔑视。难怪元代散曲家张养浩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了。
在这样的境遇中,旧社会的老百姓相信一些并不科学的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