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团队 → 正文
团队

索镇一中“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实施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2012/3/13 14:35:47   作者:李越 浏览次数:4604

 

索镇一中“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实施方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各种良莠不齐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以及对市场经济片面的理解和认识,致使部分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了怀疑和动摇,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甚至出现了一些有损国格、人格的丑恶现象。这些问题对正在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中学生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因此,在中学阶段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和正确引导,对他们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的未来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这也就对中学阶段的团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团带队是党交给共青团的光荣任务,也是共青团组织的优良传统。以团队一体化为载体,通过少先队员的自主教育开展创造性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和谐健康地向前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团队组织建设日臻完善、充满生机和活力,并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延伸呢?索镇一中团委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决定走团队一体化的改革之路。在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共存的环境中,将两者联系在一起,融为一个整体,扩大团队组织在中学阶段的交叉、相容和覆盖,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消除团队分家、脱节现象,形成团队组织教育的合力。同时营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团队组织在学校教育中的组织教育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创强队建团、强团带队、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新局面。一、团队管理组织体系一体化  
 (一)团队领导一体化。
   
少先队组织在共青团的领导和指导下,和共青团组织共同实施团队一体化建设。校团委根据队为主体,团为核心的原则,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组织心理,实行初一强队建团、初二团队联动、初三强团带队的组织机制。使学生间行为的示范与制约关系得到加强。真正为以队促团打好了基础,为强团带队提供保证。
     1. 
校团委书记担负团队建设和教育管理双重责职。
   
索镇一中团委根据本校特点,在各年级建立大队部、团总支,并安排团队活动负责老师,指导团队建设和活动,具体落实校团委各项举措。尤其在初中阶段,以少先队为活动主体,团组织做到了认识全面、指导有方、责任到位,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带队。改变过去学校团队分家、少先队工作弱化的弊端,大大提高团队干部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2. 
聘任班主任为团队辅导员,切实保障团队工作的到位。
   
当然,仅仅依靠校团委的力量是不够的,还会影响到少先队组织及团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校团委聘任班主任为团队辅导员,使团队活动得到班主任的关注和指导,得到学生的重视和落实。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各项学生活动可以顺利的开展。
     3. 
落实推优入团工作,由各班团支部委员兼任中队委员。

     
索镇一中团委坚持以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原则,在各中队开展推优入团工作,让一批优秀的少先队员光荣加入共青团。而入了团又不离队就使得团队干部、团员与广大队员融为一体,发挥了团员在队里的核心示范作用。学生团支部建立以后,马上构建一整套便于操作的团带队的工作思路。达到强队建团,强团带队,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目的。同时各支部委员又兼任中队委员,协助团队辅导员开展少先队活动,为其他少先队员作出榜样,增强了团队组织的凝聚力,从而全面提高了团队员素质,为强团带队,以队促团工作打开新局面。
       4. 实行年级对口负责制。
由高年级的团支部对口指导帮助低年级的团队工作。这样既可以减轻校团委的工作负担,更重要地是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化管理,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创新意识,使得团队一体化工作得以深入贯彻和落实。比如起始年级团支部的建立,离不开对口年级团支部的支援。高年级的共青团干部来到各中队,宣传团的知识,规范入团手续,加强和少先队员们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帮助新同学克服新环境下,思想和学习方面的问题,这样可以取得显著的成效。 
  
(二)团队阵地一体化。
    
建立团队一体的教育阵地、活动阵地和实践基地,夯实少先队工作,为强队建团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团组织就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广大团员在团组织中进一步接受锻炼,为强团带队提供保证。这一做法可以改变过去校团队活动阵地支离破碎,没有重点,缺乏特色的弊端,实现阵地集中,资源共享,相互扶持的目标。 
     1.建立独立的团队活动室。
设立专门的团队活动室。通过工作例会,专题座谈等活动,将团队工作中的学生骨干凝聚在一起,使校团委能够随时了解到团队工作的发展状况,让共青团工作真正得以落实。
    2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校团委可以组织团队员参观革命基地,在全校掀起向革命先烈学习,立志读书成长,报效祖国的热潮。通过严肃的有意义的革命传统教育,激发团队员的爱国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3.创办好少年团校、业余党校。
    
校团委以中学生业余(党)团校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融团的思想教育于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增强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校团委针对优秀少先队员和入团积极分子,进行全面培训,进行团的知识教育,宣传共青团的光荣历史,激发学生主动向团组织靠拢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规范入团、入队、升旗等仪式,以此来增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团员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和进取意识。
二、团队活动体系一体化
     “
团队活动一体化是实施团队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关键。实现团队活动内容互补、形式分层、共同提高的目标。为了弥补团队衔接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校团委可以采取团队活动内容互补、形式分层的一体化教育模式。团队活动一体化可以创造团队组织教育的大氛围。 
 (一)活动内容互补。
  小学毕业生在进入初中之后,由于身心的迅猛发展,相当多的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已经不再认同自己少先队员的角色,而是对团组织表现出渴望和追求。如果此时的少先队工作处于无序和象征性开展状态。就会使得绝大部分的学生游离于组织教育之外——既不愿接受少先队教育,又没有接受团组织的教育。因此校团委组织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应该力求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活动中倡导团队一体,互助协作,使少先队员们在活动中得到共青团员们的指导和建议,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共青团员们又可以在少先队员的成长中实现个人价值,提升团员的先进性意识。通过活动将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团队的携手相连,在活动中拓展学生的知识,在实践中增长学生的才干。
 (二)活动形式分层。
团队活动的开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活动设计要体现主体性、趣味性、实践性、科学性、人文性。因此在配合学校的日常德育、教学工作中,针对团队不同阶段的同学,在系列活动中,校团委可以创造性地将主题系列活动和各年级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比如,学校传统的感恩教育,对于进入初中不久的少先队,大队部可以组织雷锋活动月系列活动的手抄报比赛。同学们通过制作手抄报,在培养独立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时,也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则可以在团委指导下,以学生会,社团形式举行一些捐书捐款活动或义卖活动等等。
少先队工作是共青团工作的基石,也是共青团工作和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跟随共青团前进的步伐,可以有力地促进共青团事业的不断发展。加强全团带队,可以为共青团实现自身事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校团委将本着队为主体,团为核心这一原则,按照梯次设计,分层实施,衔接互动,整体推进的思路,探索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的工作方法,将少先队与共青团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团队员的活动能力,调动团队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团队员的整体素质,为不断推动索镇一中共青团事业实现新跨越,构建和谐校园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索镇一中
 
“构建团队一体化分层教育体系”实施方案
  
 
 
 
 
 
 
 
 
                                                    2012.3



你还没有登录! 备注:(最多输入900个字,您已经输入0个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