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生物教研组 → 正文
生物教研组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备课

来源:   发布时间:2010/4/27 17:08:08   作者:管理员 浏览次数:5078
课题: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分两部分,人粪尿的价值和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粪尿的资源价值,从而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学情简析:本节重点不是让学生了解多少有关人粪尿处理的专门知识,而是从生物圈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
教学目标:
1、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
2、关注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重点和难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教学过程:
1、导入正课:
人体排出的粪便和尿液,不经处理,就会污染环境,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一个成年人每年要排出人粪尿约800千克,我国每年有多少人粪尿排到环境中?怎样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呢?
认知目标:12
一、    人粪尿的价值
观察表格,分析比较。
资料分析:(P98 表格),比较
粪便的成分
尿液的成分
讨论提纲:
1.      生态系统中,哪些生物能利用和分解人粪尿中的有机物?
2.      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对于植物的生长有什么用处?
3.      有了各种化肥,还需要用人粪尿作肥料吗?为什么?
小结:
同化肥相比,人粪尿的优点:
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成本低。
二、    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观察彩图,分析思考:
怎样才能消除人粪尿中的病菌和虫卵呢?
资料分析:(P99图)
沼气池和高温堆肥
讨论提纲:
150~65°C的高温与消灭病菌和虫卵有没有关系?
2、人粪尿中的有机物能够直接被植物的根吸收吗?
3、这些有机物怎样才能转变成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
4、生态厕所有什么特点?
归纳:
1、列举人粪尿的资源价值    2、关注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课堂作业:
1、人粪尿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还含有一定数量的-------------
后者经过某些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转化成含-------------------------------------------等的多种无机盐。
2、在密闭的沼气池里,某些不需要氧的细菌会大量繁殖,它们将人粪尿、禽粪尿和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并产生--------------,沼气的主要成分是--------------,是一种可以-----------的气体。沼气池中的残渣和残液中含有多种------------------,可以作---------------。另外,在分解过程中会释放能量形成--------------------,高温可杀死各种-------------------------
3、关于人粪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农家肥      B其中的有机物可转化为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C来源广、养分全,可直接施于麦田、蔬菜园中
D具有肥效持久、改良土壤等优点
4、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是指()
A作为燃烧的原料      B直接作为农家肥使用
C作为生产沼气和高温堆肥的原料
D人粪尿不经过无害化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肾小管不能吸收的是()
A葡萄糖 B水    C无机盐   D 尿素
2、某位体检者的血浆、肾小管及输尿管的体液里有两种物质,其浓度分别如下表所示,请判断和分别是()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E
0、03%
0、03%
2%
F
0、1%
0、1%
0%

 
A E为葡萄糖,F为蛋白质
B E为葡萄糖,F为尿素
C E为尿素,F为葡萄糖
D E为尿素,F为蛋白质
3、尿液在肾脏中形成部位是()
A肾小体 B肾小球 C肾小囊 D 肾单位
4、肾小囊腔内的液体是()
A静脉血    B原尿    C尿液   D 动脉血
5、正常人的原尿中不含()
A葡萄糖和水分     B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无机盐和尿素   D葡萄糖和无机盐
6、某人的尿素比重下降,尿量增加,尤其是夜间多尿,其机能异常的结构最有可能的是()
A肾小管    B肾小球    C肾小囊   D膀胱
7、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 不确定
8、肾动脉与肾静脉内的血液成分相比较,肾动脉的血液里:()
A各种代谢产物均少   B尿素、尿酸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少
C尿素、尿酸含量少、二氧化碳含量高   D 尿素、尿酸含量多、二氧化碳含量高
二、填空题:
1、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的-------------平衡,维持---------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2、在肾的血管中,-----------两端都是毛细血管,--------------血管两端都是动脉。
3、生态厕所是自身具有良性循环的厕所,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地下没有-------------,可以对人粪尿进行--------------处理,产生的沼气可以作燃料,残渣、残液可以作花草树木或农作物的肥料。
4、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人体排出的废物将进入-------------,参与--------------中的物质循环。
5、人体的排泄主要有---------------系统完成,--------------是排泄的主要器官。
6、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畜禽粪尿和农作物秸杆堆积起来,使细菌和真菌大量---------------,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可以将---------------分解,并且释放出热量,形成高温。高温可以杀死各种------------------和--------------------。
7、尿液的形成包括三个过程:-----------、--------------和分泌作用。
8、肾功能衰竭患者,患尿毒症,需要定期进行血液透析,透析仪的功能相当于--------------,作用是------------------------。
9、下图是肾单位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1处血液与6处血液成分比较,6处血液主要减少了----------成分,6内流-----------血。
(2)与5处液体成分比较,4处液体多了-------------成分。
(3)在从4→5的过程中,---------------的浓度逐渐升高,--------的浓度逐渐降低。
(4)5处液体是--------------,它最终汇集到肾脏的--------,后经输尿管排至膀胱,在膀胱中暂时储存起来。
10、下表列出了三种液体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请根据该表回答有关问题。

种类
尿素
尿酸
葡萄糖
无机盐
蛋白质
A
0、03
0、004
0、10
0、90
0
B
1、8
0、05
0
0、89
0
C
0、03
0、004
0、10
0、90
8、0

 
(1)       请判断A、B、C三种液体分别是血浆、血液和原尿中的哪一种?
A是---------------,B是--------------,C是----------------------。
(2)C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而A、B中的为0,这说明-------------------------------------------------
(3)A中的尿素含量与C中一样,为0、03,而B中的却为1、8,这是由于---------------------------。
(4)A中的葡萄糖为0、1,而B中的为0,这又说明-------------------------------------------------。
11、下图是肾小体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       血液从[     ]------------滤过到{      }------------,成为原尿。
(2)       原尿经过{      }---------------的---------------作用,形成尿液。
 
课题: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 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在设计上力图体现《生物课程标准》中的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立足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观察尿的形成的演示动画为探究活动的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
 1.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基础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努力将课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所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解决难点。
 2.在方法上,着重突出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讨论等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愉快全面接受新知,并顾及个别差异。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地投入,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在情感上,重视教材本身所蕴含的科学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同时,教师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生主动去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真正做到愉快地学习。形成和谐、平等、民主以及积极互动的现代师生关系。
 二、 课标、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课标要求
要求学生能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交流讨论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教材分析和处理方案
 本章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是直接参与新陈代谢四部分之一,也是本册书最后一章,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对尿的形成和排出这一生理现象虽熟悉,但对于尿是怎样在肾脏中形成还不清楚。尤其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图片分析和课件展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问题的创设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学有所用。
 (2)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学生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的理解。
 五、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制作课件;准备动态的尿的形成过程的课件。
 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或查询书籍、网站,搜集有关人体泌尿系统方面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200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田世国为母亲捐肾的故事的图片,用身边的感人事例导入话题,激发学生情感,创设课堂气氛,引出课题。
 (二)研究学习
 一个人只要是活着,每天都会产生哪些废物?以什么形式排出?大家知道泌尿系统家族有哪些成员么?尿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
 1、信息交流 
 (1)学生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按要求完成学生学习提纲上的有关问题。
 (2)学生对照学习提纲上的问题,认真观看FLASH动画,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3)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归纳书上知识点,解决小组内提出的疑问,其余组进行补充。
 2、调查分析
  (1)当人们患病时,医生往往会检验病人的尿液。你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后,想一想这有什么道理?
(2)在某人的尿液中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想想看这可能是肾的哪一结构发生了病变?如果发现有葡萄糖呢?由学生组织学习,教师适当参与,及时把重点内容或应该点到的地方总结归纳出来,化解了重难点。
 3、拓展延伸,关注健康
指导学生如何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让学生带着热情,带着思考走出教室,加深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健康意识。 
课堂作业:
1、         下列哪一项人体的生命活动不属于排泄?
A汗液的排出   B 尿液的排出 C粪便的排出    D二氧化碳的排出
2、         肾的颜色为紫红色,主要原因是肾内含有()
A肾小管 B 肾小球    C肾小囊   D小动脉
3、         与输尿管相连接的结构是()
A肾和膀胱       B 膀胱和尿道    C肾和尿道   D 肾动脉和膀胱
4、         尿液形成的过程中,完成过滤作用的结构包括()
A肾小球毛细血管壁       B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管
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内壁     D肾小囊内壁和外壁
5、         代谢正常的健康人,在下列液体中不该含有葡萄糖的一项是()
A血浆   B组织液 C 原尿   D尿液
6、         我们每日应喝适量的水,这有利于()
A对葡萄糖的吸收    B对无机盐的吸收
C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D肾小管的重吸收

(管理员)




你还没有登录! 备注:(最多输入900个字,您已经输入0个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