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安全教育 → 正文
安全教育

校长论坛发言稿--第二届《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有感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0/20 8:11:23   作者:边翠霞 浏览次数:6245

 

第二届《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有感

索镇一中   刘荣斌

928日至29日,“2010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在青岛举办。这也是山东省第二届中小学校长论坛会议。

本次论坛系省教育厅、省教育学会联合举办。我镇中小学校长全部与会。会议设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分会场。会议第一天,初中组发言者来自本省20个公办、民办特色学校;他们发言后,市区县教育部门的领导发言。第二天上午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做了重要讲话。

本次论坛的参加者有的来自省重点中学,也有的来自贫穷落后的山区中学。发言者从课堂教学、民主管理、文化体育、特色道路、教育科研、人文教育、德育教育、差异教学、教师发展、和谐育人、多元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930张志勇副厅长做了《高水平、高质量实施15年基础教育》重要报告,指出了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教育事业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而后从十一个方面分析,提出加快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刻不容缓,最后从三个“千方百计地加强”提出了对教育者的更高要求。

通过参加本次论坛,本人受启发很大,特别是发现有些经济落后、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不如我校的学校,他们强化管理,转变观念,端正态度,从实际出发,不等不靠,教育改革搞的有声有色,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本次学习,结合我校实际,我谈一下我们学校应该借鉴学习的几点设想。

一、 以生为本,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接受适合的教育

优等生是我们教育的成果,但是学困生也是我们教育的产物。通过对教育过程进行积极有效的前置干预,我们是完全可以减少遏制学困生的产生,而不应仅仅立足于滞后性的所谓贫困生转化。这是济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校长在论坛中讲的一段话。

我在学校也经常听到老师们的抱怨,例如“我们班级两极分化严重”啦,“这么多差生让我怎样教”啦等等。并且随着年级的递增,贫困生的绝对数量也明显增多。问题是老师们不认为贫困生是自己教学的产物。他们在平常的的教育教学中不是有效的前置干预,而是用较多的时间去转化后进生,这样做事倍功半,效率低下。我认为应该按照新课标,必须彻彻底底的改变固有的陈旧观念,大力推进生本教育,实施“合作——探究”模式,以完成三维目标的教学。通过自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要走下讲台,多听学生的疑问,鼓励质疑,更多的对那些所谓后进生进行及时的指导。通过小组合作,发扬“兵教兵、兵练兵”,展开一对一辅导。必须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做到一个不能少,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平常要有意识的关心爱护学困生。

二、 开展“草根”研究,真正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常常听到老师们在抱怨,他们认为教研活动是虚应故事,搞课题研究没有用处,于是很多教师对教研工作缺乏热情,敷衍塞责。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教师参与研究形成的某些研究成果与课堂脱节,和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关系不大。而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真正遇到的问题反倒没有人关注,没有人总结,没有人反思,更没有加以立项研究。青岛市市北区在全区内开展的“草根”研究与思考,可以说是小课题、大智慧,我认为我们应该借鉴学习。

所谓“草根”研究,是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一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旨在鼓励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真正提升教学质量,立足本校,关注教育教学的细节,贴近教师的课题研究。他们提出“四结合”建议,以此提升“草根”课题研究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性。

主要内容:其一是草根课题和统领课题相结合,使得二者相得益彰;二是新研究和传统课题相结合;三是教研和科研相结合,用理论指导教学,有针对性的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四是个人和团队相结合,提升教研水平。草根课题研究的内容较广,如学生的身心特点;备课、上课、听课、作业布置,以及辅导评价等教学过程。

三、 论坛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借鉴

我校从2008年始研究和实践“合作探究”的课题教学模式,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不少问题。这表现在学校各个学科各自为战,没有一个规范的框架,层次低,缺乏应有的深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现青岛市开发区第七中学的掌控论坛式教学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论坛式教学是学生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全班同学有目的的自学。教师根据学生自学产生的困惑和教学目标,提出小组探索的问题;在教师的主持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组内开展动口、动手、动脑的辩论互动式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研讨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在议论中形成知识,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激发思维、培养能力、自主发展的目的。其具体做法是:

(一) 预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该课型是主要课型,占正常教学课时的80%-90%。它是学生掌握、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的主渠道。该课型的基本结构是

1   教师布置明确、具体的知识点和理解巩固性题目。

2   学生自学(英语学科除外)。此时课堂安静,学生自己看书、记笔记、默记、做题。这个环节学生看不懂、理解不了的知识,自己标记出来。

3   小组内交流。在学生自学完毕时,教师喊停,由各组组长主持进行小组内交流。其程序是:(1)学生谈对知识点的理解(2)组长点评或组内成员形成对知识点的共性认识(3)交流疑问(4)各人做练习题进行巩固(5)组内交流练习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掌控,运用“小步子、多循环、勤反馈”的学习策略。

4   班级交流。意即“小展示课”。目的是便于教师掌握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方式:教师任意指定一个组展示任意一个知识点,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带着三个方面的任务认真思考:(1)展示的同学讲的是否正确,理解是否深刻全面。(2)能否举例及举例是否恰当(3)“我”要如何反问或者“我”的理解方法是否比他们更好。当展示同学讲解完毕后,其他组学生马上点评。

此时教师要完成两个任务:

第一是倾听展示同学的讲解正确与否,适时点评和点拨,点评时注意使用激励性语言,点拨则要用最简略语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二是对展示学生所在小组加分或者减分,注意说明理由。

5   布置作业。

(二) 展示型课堂教学模式。

该课型须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通过思想和方法的碰撞产生新的思想和方法;二是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或者在对比中找出自己的差距,产生出追赶的冲动。

该课型基本结构形式有两种

第一类是知识对抗式。

1、计分式。组与组两两捉对“厮杀”。一个组提问或者测试另一个组,然后另一个组反过来提问或测试,根据正误情况给各小组计分。因为此环节只有两个小组激烈对抗,为防止其他学生袖手旁观,教师应要求其他组同学随时进行发问或者延伸题目,或者代为回答,表现好的则给这个组加分。

2、不计分式。组与组对抗,形式同上。这种方式不计分,是为第一种方式的对抗做准备。

第二类是讲解展示成果式。

由小组选派代表就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个题目进行“老师讲解式”的讲解。讲完后该同学可以提问、发问,其他同学可回答、可提问、可点评。教师根据其表现予以评价,给予得分。不过教师对于重点、重要、易错、易混淆的知识或步骤应该予以点拨。

(三) 巩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

该课型目的有二:一是对知识进行牢牢的巩固;二是享受学习成果。

该课型结构包括老师布置任务、各组准备、展示评价。

该课型与传统教学的练习课、复习课类似,但是有根本区别:其一是由老师总结变为学生总结,由老师布置练习变为学生自己找练习题或者老师提供材料供学生参考使用;其二由老师讲解变为学生讲解和展示,由老师随口表扬改为按照规则考核各小组。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种课型不是按照课时划分,而是按照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划分的。在一课时的教学中,可以同时包含这三种课型中的一种两种乃至三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运用。

 总之, 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非常热闹。但是无论如何,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其中。只不过是“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而已。我认为只要抓住以生为本这个牛鼻子,牢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并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就能够稳步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2010.10.14




你还没有登录! 备注:(最多输入900个字,您已经输入0个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