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化学教研组 → 正文
化学教研组

初三化学备课

来源:   发布时间:2010/6/9 15:08:26   作者:荆慧 浏览次数:5136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1、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认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课堂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逻辑推理能力。
德育目标:1、通过二氧化碳的功过,进行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合作创新精神、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与石灰水的反应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为主,情境激学、启发讨论、多媒体动态展示为辅。
教具:
仪器:小烧杯、试管、导气管、酒精灯、试管夹、吹管(10支)、饮料瓶、细口瓶、镊子、试管架、喷壶。
药品:二氧化碳气体(三瓶)、水 (10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火柴、紫色石蕊试纸。
教学过程:
引入
    多媒体展示:在意大利的一个屠狗洞里有一个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这屠狗妖是……
 师: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帮你解开这个谜。
实验探究:
师:首先我们来一起探究CO2的物理性质。
师:现在每组中的一位同学取一瓶集满CO2气体的集气瓶认真观察CO2的色、态、及嗅气味。
师:注意闻(嗅)气体的操作办法——用手轻轻扇动。〕
师:谁来说一说,你观察的结果。
生: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师:现在多媒体演示实验1,注意观察和思考当我们向天平左盘上的小纸筒里倾注 CO2气体时,两端的小纸筒是否还保持平衡?若不平衡往哪边偏?
生:倒入CO2的一端向下倾斜
师:从该实验中可得出CO2的什么性质?
生: CO2 密度比空气的大。
师: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当CO2 倾注到左边的小纸筒时,原先两端保持平衡的小纸筒,现在会往左倾斜。说明左边纸筒重量大,即倾倒入CO2 后左边质量增加了。 原来小纸筒内充满空气, 倾倒入CO2 后, 将空气排出,小纸筒充满CO2,而CO2比同体积的空气重。
【讨论与交流】
以下各项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有( )
A、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B、 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要正放在桌面上;
C 一个两端(均挂有纸袋)平衡的天平,往一端纸袋中倾倒二氧化碳气体,天平向倒入二氧化碳的纸袋一端倾斜;
D 用二氧化碳气流吹肥皂泡,肥皂泡在空气中下沉。
师:物质都有三态变化,二氧化碳三态之间是如何转变的呢?
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通常呈气态,它还有固态和液态。
多媒体展示:干冰图片及人工降雨动画
师:二氧化碳除了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以外,还有哪些性质呢?大家会在实验(2)中有所收获的。
:拿出一个质地较软的塑料瓶,里面盛有二氧化碳,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细口瓶,提问学生思考并作出猜测:“向这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加入约1/2体积水
振荡后会有什么现象?”
(师演示操作,讲明要点后生分小组实验并观察现象)
生:哇!塑料瓶变瘪了
师:为什么质地柔软的塑料瓶变扁了?这个实验证明了什么?
生1: 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生2:二氧化碳溶于水,塑料瓶内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塑料瓶变瘪了。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题。
师:当你打开一瓶碳酸饮料时是否可看到下图的现象?
 
 
 
 
你知道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吗?
(各组学生讨论、思考、交流)
生:因为CO2能溶于水。
师:为什么打开瓶塞气泡往外冒呢?
师:(启发讲解)这是因为CO2能溶于水,通常1L水约溶解1L CO2,压强越大它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多。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时是将CO2在加压的情况将它压入饮料瓶中的,当打开饮料瓶时,压强减小,它在水中溶解量也会减少,所以会看到许多气泡从瓶口冒出。
师:说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生: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它在水中溶解的越多。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分析前面实验现象的基础上,从色味态、密度、溶解性、CO2的三态变化等四个方面总结CO2的物理性质。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
多媒体展示        小结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溶解性:在通常状况下能溶于水,增加压强会溶解更多一些。
三态变化:
(固体二氧化碳又叫干冰)
师: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研究了 CO2的物理性质以后,现在我们进一步研究CO2的化学性质。
师:(引导学生思考猜测)
1)“二氧化碳气体能否从集气瓶中倒入烧杯中?”“你有没有见过气体能倒来倒去的?”
2)“如果我真的能把二氧化碳倒下去,你猜想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3)两支蜡烛同时熄灭,还是哪支蜡烛先熄灭?
生:(小声讨论开了)气体也能倒?
生:二氧化碳倒下去与倒水一样吗?
生:蜡烛能熄灭?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多媒体演示“CO2 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
:看到什么现象了?
生: 燃着的蜡烛下面的先熄灭,上面的后熄灭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生:还说明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师:不错!下面结合动画做个练习题。
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解释动画中的的现象:
1)波曼尔将火把接近地面,为什么火焰会慢慢变小,最后熄灭。
(2)为何狗进了洞都会死去,而人却安然无恙;
(3)屠狗洞里的“无形杀手”是什么 ?
生:因为接近地面的CO2的 浓度大,狗死了而人没死,
生:在一般情况下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CO2所以波曼尔将火把接近地面,火焰会慢慢变小,最后熄灭。
生:屠狗洞里的“无形杀手”是CO2
师:CO2又常称为“深井杀手”,屠狗洞不但能“杀狗”同样能“杀人”。为什么呢?
生: CO2不供给呼吸。
师:我们能否冒然进入一些干涸的深井,深洞和久未开启的地窖?
生:二氧化碳密度较大,在一些干涸的深井,深洞和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可能聚集着大量二氧化碳,人若误入其中则极有可能窒息死亡。
师:我们进入一些干涸的深井,深洞和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启发学生回答。〕
生:人们要进入这些地方之前可以先进行灯(明)火试验,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灯(明)火若熄灭或燃烧得不旺就表明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较高,人就不能进去。必须通入新鲜空气才可进去。
〔多媒体演示“灯(明)火试验” 。〕
多媒体展示1、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师:学到这儿,你解开屠狗洞之谜了吗?(生踊跃回答)
:由日常生活我们知道鱼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水中溶解有少量的氧气,氧气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呢?
生:氧气溶于水是物理变化
:由上面的实验探究我们得知CO2也能溶于水,那么它溶于水时究竟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呢?下面我们进行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1,(让一个学生站师的旁边观察现象并告知大家)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生: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待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后,停止通入二氧化碳,然后把溶液放在洒精灯火焰上加热,再观察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
生:加热时先看到有气泡冒出,后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师:猜想:什么物质使石蕊试剂变色了呢?(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生:(交流讨论得出假设)(1)可能是水使小花变成红色;(2)可能是二氧化碳使小花变成红色。
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猜测。(生积极讨论交流)
师:请你们试试下面的设计方案能否验证你的猜测。
 
师:每个小组先检查一下桌面上的实验用品: 装有蒸馏水的小喷壶、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的小花6个、装有CO2 的集气瓶3个、镊子等
师:该实验可分为三个小实验来完成,取出6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的干燥的紫色小花。
第一个实验:小喷壶向紫色小花喷水,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不变色)
第二个实验:把干燥紫色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不变色)
第三个实验:小喷壶向紫色小花喷水,把湿润小花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用干燥紫色小花对照,观察现象。(变红)
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步完成实验并记录现象
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探究分析原因。
生1:(启发学生回答)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
2: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色,
3:可能是一种新物质使石蕊变色。
师:到底是什么物质使石蕊变色了呢?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打开课本阅读P110页内容1分钟后讨论回答。
生:CO2 有一部分跟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也是一种酸,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师:加热后,“变红的溶液”的颜色又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生: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并有无色气泡产生。
生:说明溶液里能使石蕊变红的碳酸消失了
师:碳酸容易分解变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在常温条件下就容易分解,加热的目的,一方面加快碳酸分解,另一方面使大部分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可观察到明显现象。
多媒体展示:
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H2 O + CO2 = H2 CO 3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 == H2O + CO2↑(石蕊试液由红色又变为紫色)
【启示与归纳】
(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2)“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生成碳酸”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师: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现在每一组同学的桌面上都备有一瓶澄清石灰水,请各组取一支试管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然后用吹管向溶液吹气,请注意观察现象并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教师巡回察看。〕
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师:(启发学生一起分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的缘故。
多媒体展示:
3、 CO2与石灰水反应。CO2 + Ca(OH)2 = CaCO 3 ↓+ H2O
师:这个反应我们前面多次应用它,请同学们重温一下,在哪些实验中应用它,起什么作用?(学生讨论交流)
生:在碳和氧气反应、蜡烛和氧气的反应中用来检验反应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师:它是常用的检验 CO2 气体的一种重要方法。
【问题与情境】
请同学们用“CO2与石灰水反应”的有关知识讨论以下问题:
1、敞口久置的石灰水表面会“长出”一层“白膜”,该“白膜”其实是          其产生原理是         
2、为了使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Ca(OH)2 〕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为什么常常需在室内生炭火盆?为什么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潮湿?
(学生讨论并积极回答)
1:用石灰浆抹的墙,Ca(OH)2要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坚硬的CaCO3
为了使反应进行快一些,就要增加室内CO2的含量,
2:因为木炭燃烧生成CO2气体,生个炭火盆可以使空气中CO2气体的含量增加。由于 CO2 + Ca(OH)2 = CaCO 3 ↓+ H2O 在反应中有水生成,因此在开始放炭火盆时,墙壁反而变得更潮湿。
 
小结:
一.CO的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固态的CO“干冰”
二.CO的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CO2 ↑+H2O
 3.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CO2+ Ca(OH)2 = H2O +CaCO3
板书设计:
二氧化碳的性质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溶解性:在通常状况下能溶于水,增加压强会溶解更多一些。
三态变化: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不供给呼吸。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2CO3=CO2 ↑+H2O
(石蕊试液由红色又变为紫色)
3、 CO2与石灰水反应。
CO2 + Ca(OH)2 = CaCO 3 ↓+ H2O  (检验CO2 气体的重要方法)



你还没有登录! 备注:(最多输入900个字,您已经输入0个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