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第二学期初三化学期中质量分析
荆慧
2010、5
一、试卷分析:
试卷内容的分析:本次试卷出题考察的内容是从第四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到第五单元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这些内容首先涉及到计算,解题步骤,有些难度,题目分析,逻辑思维力度强。其次由于以往试题题量不大,学生总能利用一半的时间完成,所以这次在出题时也加大了试题的量,且每个考点设置的分数较小。再次,在出题时,尽力在课本的知识的基础上除了一些有创意、新颖的题目。总体来说,想得一个高分,在这次考试中是很有难度的。
二、学生分析:
1、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学生还没有掌握起来。例如:对于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中现象,生成白色气体,放出热量。有的学生还找不出错来。对于“燃烧”的定义,理解不深刻。例如5、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燃烧时一定有气体放出。
2、对于26题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掌握不全面,有的没有配平,有的没有写气体符号、沉淀符号等。
3、创新能力不强。对于27题烧杯中冷凝水的作用学生们想不到。
4、29题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此题在配套练习册中做过也讲过,但是在这次考试中出提示改了一个数字,讲53.3g改成了53.5g,有些学生不加思考就盲目计算下去。
经过对我校八个班的成绩数据分析,说明本次试卷难度比上几次考试都要高。
综观各种数据分析如下:
1、因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点增多,学生学习成绩有升有降应属于正常。
2、班级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严重,随着学习的深入差距更大。
3、得失分原因分析:
试卷看起来并不难,要想做对也并不容易,说明学生基本功还不扎实。学生对题目变换形式不能适应,不能抓住本质。读图、读表分析能力差,基本概念不清,容易混淆,迁移能力差、探究能力差。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说明平时训练不够多。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计算能力尤显不足。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不足,语言表述条理不清。
三、教学建议
1、注意夯实素质基础,把握新考点
2、强化热点,突破难点
3、完善复习计划和方法
(1)制定复习计划和思路。
(2)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重大社会问题,关心我国各地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事件等,学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高能力的好方法。
(3)对于各类知识及各种题型,要学会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解题,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4)考前训练,针对本校情况,确定重点和应试策略。用好各种复习资料,上好各种类型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课的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综合性、时效性。
(5) 视针对中等生,进行“大题小做、小题大做、难题不做”。
(6) 突出特点,重视实验。
(7) 开拓创新,形成能力。考生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