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王维的《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不难看出,早在唐代,重阳节就是佳节一个了,人们在这一天有登高望远以及佩戴茱萸祛除不祥的习俗。
近现代的国人遭受了过多的苦难,所以那种渴望平安祥和的心态之强烈,在一些老外看来未免可笑,但国人乐此不疲。比如我们忌讳讲一些不吉利的话,如果不小心说了就在桌子上拍三下就可以避免一语成谶;比如结婚的时辰安排在中午十二点十八分什么的,就是例子。
而今重阳节与尊老敬老联系起来,是很合适的,九月九日寓意“久久”,有祝老人健康长寿的的美好意愿。
重阳节的早晨我起得很早,打算早点回家探望老人,不巧有事情需要处理,一直到11点多。我赶紧收拾一下,骑着我的小电动车上路。由于没有带着零钱,就选择微信支付。早些年有人说现在即使乞讨的人也与时俱进打印出二维码,免得一些人说是没有零钱而拒绝施舍。这我没有遇见,但是除了大型商店紧跟形势,卖馒头的、卖水果的甚至配钥匙的,往往是支付宝和微信俱全了。尽管我的家乡远离县城,但是移动支付没有任何问题。比如买了馒头把电子支付凭证给对方看看就行,很是方便。
我到家的时候十二点多了,我家老人刚刚看戏回来,还没有来得及做饭。(我们村俗称“戏窝子”,能拉能唱的很多,逢年过节的就唱戏,在我的记忆中不下三十几年了。)母亲看到我,说是刚进门看到一只大喜鹊在我家的枝头上叫嚷,就预感哪一个儿子要进门,好多次了,几乎是屡试不爽。
我陪着老人吃完午饭,在家待了2个来小时再往县城返,陪伴是孝心的具体而微。回来的路上,我的心情愉悦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