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万圣节
今天我的手机自动变换了画面,标有“万圣节快乐”的字样。而事实上,我本愚陋,对于洋人的节日所知有限,实在也快乐不起来。
百度一下,得知:万圣节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我们中国的清明啊、七月十五啊、寒衣节啊什么的,实际上是鬼节。那么,万圣节可以理解为外国的鬼节了。
对于鬼,我觉得认识的比较有趣的是纪昀(纪晓岚),他的《阅微草堂笔记》有大量谈狐论鬼的故事。不同于蒲松龄的愤世嫉俗,纪昀侧重于“神道设教”的目的,着重于教化,想借此挽狂澜于既倒,重塑世道人心。
在纪昀的笔下,鬼是“人之余气也”,有的会投胎转世,有的会如露珠般消失,也有少数阴魂不散的则是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直到恩怨摆平方才罢休。他认为有的鬼很可怕的,比如淹死的吊死的,会处心积虑的寻找一个倒霉蛋求代;但是身为生者前辈的鬼,则显得好玩。它们会到世间来逛逛,看到自己的子孙绳绳衣食无忧,就高高兴兴手舞足蹈,于是别的鬼过来庆贺;看到自己子孙凋零或者衣食困乏就愀然不乐,于是别的鬼就过来安慰,真是比活着的人还要费心劳力呢。
下面摘录几个有趣的小故事
一、死不忘亲
编修卢霁渔得了伤寒病,误请了一个读过《景岳全书》的医生来治病,他在药中放了人参,卢霁渔服药后立即死了。太夫人很悔痛,哭得极其悲哀。她每哭一声,就听见墙板格格作响。夜间听见有人绕着床呼喊阿母,太夫人清楚地辨别出是霁渔的声音。这是卢霁渔不想让年迈的母亲过分哀伤悲痛。可怜啊!死了还不忘老母亲啊!
二、亡母恋子
海阳县的鞠庭和前辈说:一位官宦人家的夫人在临终前,左手挽着幼儿,右手挽着幼女,呜咽而死。费了很大劲才把她的手臂拉开,她的眼睛却炯炯发光,不肯瞑目。后来,灯前月下,往往遥见其身形,但叫她也不答应,问她也不说话,向她招手也不过来,走近去却不见了。有时几个晚上不出来,有时一夜出现好几回;有时望见她站在某人的面前,但那人却什么也没看见;有时在此处看见她,有时又在别处看到她。如同空花泡影,电光火石,转瞬即失,而弹指之间又倏地出现了。虽不为害于人,但人人心中都觉得有个已故的夫人的影子。因而,后母对她的子女,不敢有歧视心;婢女僮仆对她的子女,也不敢有凌侮之心。等到男婚女嫁后,便渐渐看不见她了。但过几年就间或出现一次,因此一家人总是战战兢兢,好像她就在身边。有人怀疑是狐魅冒形作祟,这也是一种说法。只是狐魅是搅扰人的,但此鬼却不接近人。况且狐魅又为了什么非要辛苦十多年,时时变形出现呢?可能是过于眷恋,魂灵不散吧。为人子女的,得知父母的爱心,以致死后更加的关切子女,竟到了这个地步,怎能不叫人怆然感叹呢?
三、善鬼
庭和又说:有一个弟弟,在哥哥死后竟侵吞侄儿的财产,逼迫、威胁、蚕食,使侄儿几乎无法活下去了。一天夜里,这个弟弟夫妻俩正在酣睡,忽然梦见哥哥急急地呼喊:“快起来!快起来!火烧来了!”他们从梦中惊醒,只见屋里烟火迷漫,已无路可逃,只得破窗而出。喘息未定,房子已经崩塌,如果逃得稍慢一点,人就成为灰烬了。第二天,他急忙叫来侄儿,把侵吞的财产全部退还。人们对他几天之内忽坏忽好觉得很奇怪。那人流泪自责,人们才知道其中原因。这位哥哥的鬼魂善于保全骨肉,比变作厉鬼要好得多了。
四、生死夫妻
据任子田说:有一个人走夜路,看到墓地松柏之间有两个人并肩坐着。一个男子年纪在十六七岁,清秀可爱;另一个妇人白发垂颈,拿着拐杖,在七八十岁以上。他们相挨着谈笑,很亲热。那人十分奇怪,哪来的淫荡老太婆,和少年这么热乎。他走近了些,两人便消失了。第二天,他打听是谁家的墓地,这才知道那位少年夭折后,他的媳妇守寡五十多年,死后合葬在这里。《诗经》中说:“活着各住各的房,死后同埋一个圹。”这是很深的感情。《礼记》中说:“殷人夫妇合葬,两棺之间有东西隔开;周人夫妇合葬,两棺之间不隔开,善哉!”圣人通晓生死之礼,所以能以人情知鬼神之情。不近人情,怎能理解《礼记》的意思呢!
此外,还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老妇人弥留之际,对守在床前的晚辈说“我听说临终之际,过世的亲人会一一相见,今果不其然。幸亏我一生没有做过分的事情。。。。”
圣人云“未知生,焉知死”,又云“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种关注现实忽略彼岸世界的做法影响深远,连被视为明君之一的汉文帝,也因为召见贾谊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受到后世的揶揄呢。
孔夫子尽管不大乐意谈论鬼神,但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并且一定要亲力亲为,讲究“吾不与祭,如不祭”,也真是聪明啊。这样一来,如果没有鬼神的话,没有任何妨碍,做给活人看,赚个好名声;如果有鬼神的话,他那么毕恭毕敬的样子,就会有回报。于此,圣人颇为得意的,一本正经的说过“我战则克,祭则受福”呢!